越早知道越好(西安 武汉 城市对比)风向彻底逆转!西安、武汉、合肥,一批城市扩容梦碎了!,
发布日期:2023-06-30 18:38:32 浏览次数:193

几乎每座中心城市,都会有个猜想不断的扩容梦。

但是在今年,部分城市的梦,彻底碎了。

比如西安。

最近,陕西省召开专题会议,指出要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高度推进西安—咸阳一体化,更好发挥西安领头作用、咸阳主体作用、西咸新区纽带作用。

一体化的说法看着是利好,让西安与咸阳的联系愈发紧密。

但也正式宣告“西安合并咸阳”的猜想,彻底破碎了。

事实上,从2002年开始,民间就有非常多的西安合并咸阳的猜想。

一方面,西安和咸阳,在历史上本是同源。

秦立都咸阳,后项羽一把大火将咸阳变成了废墟,随后,刘邦在废墟稍南的长安建立了大汉的都城。

可以说,西安源于咸阳,咸阳早已成为西安一部分。

新中国成立以后,咸阳也曾归属于西安,直到1984年才独立成市。

另一方面,“合并说”没有得到官方支持,但是西安的触手却在不断向咸阳延伸。

2017年,西安-咸阳之间的西咸新区,明确划归为西安代管。

2021年,陕西省进一步发文明确,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区。

西安与咸阳,虽然没有拿到官方盖章的证件,暧昧的身影却一直让人浮想联翩。

但这两年开始,风向开始变了。

去年西安拿到两份批复文件,《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》与《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“十四五”实施方案》,均只提到“西咸一体化”。

此前官方的回复中,更是直接点名:“省市各类会议中从未讨论过西安-咸阳行政一体化”。

彻底给“合并说”泼了一盆冷水。

实际上,这几年不仅是西安,各大城市都已经被禁止随意扩张。

2022年,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《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》中提到:

要优化行政区划设置,慎重从严把握撤县(市)改区;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,确需调整的要严格程序、充分论证;稳慎优化城市市辖区规模结构。

相比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的“慎重撤县设区”,去年的措辞从“慎重”升级到了“慎重从严”。

城市合并扩容的窗口期,似乎已经彻底关上。

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,走向的是都市圈一体化的探索道路。

比如武汉。

武汉合并鄂州的说法非常之久。

毕竟光谷一路向东,触角早已蔓延到鄂州边界,几乎就等政策一枪令下。

2020年的时间,官方甚至还发出过“加强研究论证、分析评估,做好相关工作”的回复,让人浮想联翩。

可是等着等着,等来的不是合并,而是合作。

2023年2月7日,武汉新城横空出世。

仔细看看规划图,合作的正是武汉与鄂州。

合并说,再次被都市圈一体化所替代。

不止是武汉,此前部分城市甚至将扩容直接写进了规划之中,如今也不见后续了。

比如郑州。

2021年1月11日,有关文件中提到:加快撤县(市)设区的步伐。

2018年提出,要优先完成中牟、荥阳、新郑的撤县(市)改区,加快推进新密组团、登封组团、巩义组团建设,尽快实现全域城区化。

比如合肥。

2021年,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推动肥东、肥西、长丰与市区一体化发展,谋划推进县改区。

如今,这些说法似乎都没了后续。

为什么这么多城市沉迷于合并扩容呢?

主要还是因为扩张能在短时间内大量提升人口、经济数据,在争取很多政策支持上获得更大的优势。

就拿修地铁,国务院规定地方必须满足三大条件,才能申请地铁:

1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;

2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;

3、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;

对于不少城市来说,发展已经进入稳步期,想要靠自己在短时间内提升这些数据,无疑是天方夜谭。

但是,扩容就能迅速实现这点。

比如合肥,2011年三分巢湖,次年合肥数据迅速抬升:

名义GDP增加934.12亿元;

人口增加175.7万;

面积增加了4648平方公里,增幅高达66%。

这个效果,显然要比地方吭哧吭哧干几年都管用。

所以为什么前些年,如此多的城市沉迷于撤县划区?

本质上,这是条捷径。

但是对于很多城市来说,这也是不得不走上的一条道路。

因为发展着发展着,真的没地了。

就像北京,为什么会如此急切的推动副中心-北三县一体化?

核心原因还是城区发展已经饱和,需要推动核心区人口、商业、行政等功能逐步外迁。

通州就是在此规划下起来的,北三县与通州本就亲密无间,拿下北三县有利于副中心吸引更多的人口,更大程度的实现定位和使命。

不过,打破行政区隔还是太过困难,尤其在合并扩容窗口期已经关闭的趋势之下。

只是,在我看来,一体化代管也绝非利空。

即使没有改姓,在一体化的合作之下,区域之间的资源、人口流通依旧非常旺盛。

北三县成为北京代管的北三县之后。

北京的地铁平谷线立马就开始修建,未来地铁直达北京CBD国贸不过40分钟,比本是北京的平谷区更近北京。

北三县的学校,开始直接以北京命名。

甚至走在北三县,你会看到环卫、公交都贴着北京二字。

对于这些辐射能力强的城市来说,即使打破不了行政壁垒,一体化发展、代管也依旧能大幅拉动周边城市的发展。

从国际上来看,未来大城市势必还会无限变大。

不是以合并的形式,那就必定是以城市群-都市圈的形式。

相比很多三四线城市来说,这些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,能获得的资源,未来发展的潜力无疑要更好。

只不过,我们要注意的是,现在的都市圈概念太过泛滥,不是任何都市圈城市都值得盲目下注的。

很多人可能会很迷惑,如果我资金不够宽裕,能不能选择这些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?

我有两条建议:

1、所依赖的城市,辐射能力一定要足够强大。

目前看来,只有部分1线城市才有这样的辐射能力。

2、距离核心城市就业中心不能太远,超过60公里就要慎重考虑。